自评报告综述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祁阳市财政局下发的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通知,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现将我局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单位)概况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祁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位于祁阳市金盆西路188号,占地面积15亩,办公使用面积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亩,是全市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行政事务综合管理的政府组成部门,内设办公室(综合调研室)、行政审批服务股、规划财务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股、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股、职业能力建设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人力资源流动管理股),农民工工作股(劳动监察股),工资福利股、养老保险股、工伤保险股、法规信访股(劳动关系股)、人事教育股(绩效考核和表彰奖励股)等14个股室。
全局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72人,直属管理事业单位6个:其中副科级事业单位4个,分别是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股级事业单位2个,分别是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信息中心。
(一)就业服务中心:主要开展招工和就业服务,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组织劳务输出,经办全市失业保险业务等;
(二)社会保险保险中心:负责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参保登记、管理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社会化管理服务;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的测算和发放等业务
(三)工伤保险服务中心:负责经办全市工伤保险业务,负责工伤保险基金参保登记、工伤待遇认定支付工作;
(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依法调解和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并提供与劳动争议有关的法律咨询服务;
(五)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负责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档案接转、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流动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管理,聘任合同鉴证等;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信息中心:负责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化工作。
(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规模、使用方向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等
2024年度我局收入: 5785.78万元。
2024全年支出:5785.78万元。
基本支出2846.2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547.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299.26万元;
项目支出2939.5万元。
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基本支出。
本单位基本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发生的基本支出和完成各项业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本年基本支出2846.28万元,其中:
1、人员经费支出:2547.02万元,占基本支出89.49%,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123.3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423.69万元。
2、日常公用支出299.26万元,占基本支出10.51%,其中:商品和服务支出288.68万元,用于我局正常基本运行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10.58万元,用于办公设备购置。
3、“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单位多次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严控,自查,完善了“三公”经费各项使用制度,有效控制了“三公”经费开支。
2024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3.95万元,决算支出总额为3.95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05万元,公务接待费0.9万元。
(二)项目支出。
详见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三、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24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省、永州市、祁阳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扛牢“走在前列、勇挑大梁”使命担当,圆满完成了民生实事和各项目标任务。荣获祁阳市民生可感行动、乡村振兴、信访、立项争资等4项先进荣誉。一年来,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优化服务、稳中求进,就业创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95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3%。14个社区成功申报省级和星级充分就业社区。重点群体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1481人,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均达到100%,吸纳159名就业见习生,发放补贴163万元。对已就业的307名退捕渔民持续跟踪服务。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92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1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00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助企纾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余场次,帮扶园区企业新招工5366人。持续优化“暖心班车”举措,适时增设线路,拨付“专线班车”补贴100多万元;为572家企业阶段性降费失业保险1600余万元,为134家企业落实稳岗返还资金234.04万元,为10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贴3.15万元。服务供给优化创新。依托祁阳市“零工市场”,科学布局“1+2+N”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任务1427人,科力尔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点检工项目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培训项目,为全省17个项目当中永州市唯一一个。为1077人开展创业培训,4个创业项目获永州市优秀奖。打造“政邮银”创贷新模式。发放个人、企业贷款8908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560人。大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万联创业孵化基地”获评永州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劳务协作,成功与云南省德宏州等4个市县达成劳务协作基地合作。
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兜牢底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全市社保参保人数76.4万人次,其中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42万人。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养老金8.56亿元,机关养老保险发放基础养老金7.05亿元,城乡居保发放待遇3.22亿元。扩面征缴稳步推进。完成市本级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42亿元,完成率120.5%。企业养老保险收入4.54亿元,完成率109.3%。提档补缴成效突出。城乡居保集体补助实现零的突破,提档补缴10812人,补缴人数、补缴金额、补缴率稳居永州市第一。“温暖社保”持续开展。在各镇、街道开展“温暖社保·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22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媒体推送和报道消息14条。基金防线织密筑牢。严格落实“411”监管机制,未发生重大要情,基金运行安全可控。全年接收人社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下发预警信息186条,核查后整改追回社保基金0.58万元;接收部省下发疑点数据5309条,核查后整改追回社保基金32.83万元。
三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机制,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人才引进更有力。全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8人;配合市委人才室完成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1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员6人;配合市委组织部考核聘用村支书18人。人事管理更规范。全年全市事业单位共辞职73人、辞退3人、开除5人、流动调出20人、调入9人。公开选调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清理整顿“吃空饷”12人,追缴资金68.82万元。全年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档案6470份,交流调出档案730份。工资福利有保障。全年共办理工资异动26657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到龄退休备案708人次、审批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119人次。职称评审有突破。完成初、中、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其中正高级46人、高级506人、中级558人、初级职称415人。去年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突破了2个首次。首次承办全市民营企业工程系列初、中级1331人职称的评审工作,首次组织中小学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
四是坚持防范风险、源头治理,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根治欠薪依法有序。受理各类欠薪投诉案件238件,办结率100%,为1863名民工追回工资共计1328万元。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全部落实实名制管理,全年共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现金405万元,保证保险额度1852万元,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79个。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全年各类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案件同比下降14.8%。省委巡视交办的9批97件信访件,均100%办结。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1件,结案69件,其中调解结案53件,裁决16件,按期结案率100%,网上调解平台结案率100%,在永州市排名第三。劳动权益保障有力。积极构建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成功开展“春季邀约行动”,助力4个企业签订4.8万份集体劳动合同,精心指导115家企业规范开展薪酬调查统计工作,推动14个劳务派遣单位积极整改,审批4家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惠及企业职工127人。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严抓整改,群腐问题治理成效明显。
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坚持有问题抓整治、没问题抓预防,确保整治工作不漏项,不走过场。针对社保基金管理隐患、就业资金违规使用、政务服务行风建设等容易滋生问题的领域开展“大起底、大排查”,排查出“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2个,“政府以及国企项目欠薪”类问题6个。针对大村甸镇原显塘村、麻托湾原村干部涉嫌冒领社保基金问题,多管齐下,成功追回2.43万元;涉及6件欠薪案拖欠的519.87万元全部追回,并发放到186名务工人员手中,群众反响良好。
六是坚持人民至上、办好实事,民生福祉成色更足。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去年我市实施省市民生可感行动工作指标19件共49项,各项指标有序推进,提前100%完成或按时间节点达到进度要求。全过程坚持亮码实施。积极推广“民生实事码上通”,实现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码上了解、整体评价码上掌握。全年发布项目工作动态866条,群众参与评价1412人次,群众意见建议处理回复率100%,满意度99.96%。新闻宣传可圈可点。去年,民生可感行动专班在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发表信息报道共100篇,其中《祁阳大力推动民生可感行动工作》、《祁阳“暖心班车”情满群众务工路》2篇文章在湖南日报刊发推介,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知晓度不断提高。
七是坚持弹性实施、统筹兼顾,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稳妥推进。精准解读,周密部署。我局组织经办机构和相关股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7次,对重大改革重点内容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与省厅、市局对接16次,并就宣传引导、舆情管控、应急维稳等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分类培训,强化服务。结合“温暖社保·社保服务进万家”启动仪式,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和镇(街道)分管领导及社保专干,在人社局一楼大厅学习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解读。分层分类组织业务培训20场次560人,安排数名业务骨干提供延退政策咨询服务。化解舆情,维护稳定。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2024年9月以来,安排专人进行值班值守,对来电来访人员进行政策解答,并及时向永州市人社局报送关于改革工作的调度情况,确保改革期间的社会稳定和舆论导向。
八是坚持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农民工工作和乡村振兴有声有色。就业帮扶扎实开展。为316名脱贫劳动力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发放补贴242万元;为64名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公益性岗位,发放补贴62.62万元。10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817名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12家企业吸纳430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驻村帮扶成效明显。村集体收入同比明显增长,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余元;完善平安村内部道路硬化约3公里,其中村主干道路2条,通组道路7条。“湘融湘爱”系列活动有序开展。春节期间全市共开展关爱帮扶服务专项活动23场次,关爱帮扶3.2万人次。向68名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开展春节慰问。在高铁站搭建“爱心服务站”,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爱心接站服务。在全市21个邮政金融网点开设“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信息窗口。全年持续推进全市样板建设点重点培育工作,确定培育1个街道、3个社区作为全市样板建设点。
(二)部门整体支出效益情况
2024年单位的各项支出实行厉行节约,严格按照预算额度执行,按部门预算进行成本控制。
1、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预算编制以内,编制内在职人员控制率为100%;
2、整体支出预算完成率100%。
四、绩效评价结论
2024 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 100 分,自评结果将在政府网站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加强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下一会计年度努力学习预算制度,更加合理地编制预算,使预算、决算差异更小。
2.单位资产分种类多、数量大,清查困难;对于需要报废的资产,处置手续办理不及时。
3.业务层面。
⑴就业服务还需优化。技能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劳务品牌创建省级品牌还未擦亮打响;失业保险扩面困难,“招工难、就业难、稳岗难”现象依然存在。
⑵社会保障还需加力。参保扩面征缴困难;灵活就业断保现象不断增加;城乡居保待遇保障水平不高。
⑶基金监管机制不畅。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对死亡人员数据掌握不精准;落实“411”监管机制不到位。
⑷劳动关系还需理顺。治理欠薪合力不够;法治宣传力度不足;保障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不完善;劳务派遣单位经营不规范。
⑸民生实事底色不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度慢;项目进度与验收率不匹配;群众可感可及还存在差距。
⑹信访矛盾还需攻坚。社保信访遗留问题较多;政策性信访矛盾突出。
⑺人事人才活力不足。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力度不够;专业专技人员聘都在最低档次。
⑻队伍建设亟待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不够到位;工作纪律松弛;工作态度消极;服务意识淡薄;底线意识不强。
六、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1.加强预算编制学习,根据预算合理支出,从而控制预算完成率;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增加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科学分工分岗。
3.业务层面。
⑴聚焦创先争优,营造真抓实干新氛围。
⑵聚焦稳岗就业,提升就业发展新高度。
⑶聚焦社会保障,绘就幸福祁阳新画卷。
⑷聚焦人事人才,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⑸聚焦劳动关系,奏响劳动和谐新乐曲。
⑹聚焦风险防范,保持严管治理新常态。
⑺聚焦营商环境,实现服务效能新突破。
⑻聚焦队伍建设,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
⑼聚焦民生补短,答好温暖民生新答卷。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