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祁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决策部署,履行市场监管工作职责,推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高效、有序运行,日常监督管理取得新进展,行政执法能力得到新提高,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祁阳市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培育库,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我局主体强身行动获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成功创建2个基层星级所,1个案例入围全省“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在市、县级案卷评查中有6份案卷获评优秀。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实走深
我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主要内容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书记张松柏在全局法治培训大会上,作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授课。
(二)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1.坚定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保证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全面开展执法监督及业务培训。执行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评价和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情形规定,实施审慎包容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局负责人集体讨论行政处罚案件35件次,评查行政执法案卷20件;向永州市司法局、永州市市监局及祁阳市司法局报送评查案卷24份;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后处理案件专项评查2件。减免罚案件252起,不予处罚决定书15起。办理行政复议36件,行政诉讼案件2件。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答复15件,信访答复5件,指导配合回复投诉举报、行政追责、巡视交办等20余件。组织开展执法人员集中培训2次,竞赛1次。组织参加国家总局、省局市场监管法律知识竞赛,综合分93.49分,在永州市排名第1,获通报表扬。
3.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政府建设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知识产权宣传周、“5·20”国际计量宣传周、质量月、安全用药月、宪法宣传周等20余次活动,在全市范围发放“一封信”“倡议书”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8万余份,接受现场咨询1500余人次。
(三)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公平有序
1.牵头组织实施主体强身行动表现突出,获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推行便民举措,提高登记注册便利度,企业设立登记仅需1天,最短可在1个小时内办结。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证照合一”和经营主体准入“一业一照”“一照通”改革。
2.强化公平审查。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打造全省公平竞争审查高水平样板为目标,不断完善审查机制。组织开展政策措施清理行动,审查质量不断提高,常态化开展县本级业务培训。办结不正当竞争案16件、价格违法案件13件。
3.强化信用监管。经营主体年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永州市第一,湖南省局推介了典型工作经验。牵头组织、启动并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12项,其中跨部门联合抽查任务138项。实施联合惩戒,规范信用修复,公示异常名录列入信息84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4户,协助人民法院公示股权冻结信息22条,修复异常名录信息48条、严重违法失信信息9条,引导47家企业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修复。
(四)强化市场监管,亮点工作纷呈
1.已纳入全国、全省质量强县培育建设试点行列。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市,实施产业发展“百十亿”工程,形成先进装备制造、轻纺制鞋“一主一特”完整产业链。培育中国名牌产品4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5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1件、湖南名品2件。国家总局在长沙召开的现场会上推介了祁阳的经验做法。
2.电动车整治力度空前。抓实具体民生实事工作,对83家电动车经营单位开展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集体约谈2次,监督抽检电动自行车50批次,对抽检不合格及非法改装违法行为立案查处36起,收缴不合格电动车35台。
3.肉类整治毫不手软。聚焦肉类生产加工小作坊、冷库、烧烤夜市等场所全面排查,监督抽检20批次,立案8起,捣毁窝点2个,查获问题肉类产品5.4吨、未经检验检疫的走私冷冻牛、猪肉类7车61.317吨,无害化集中销毁7.35吨未经检疫的肉类。
4.计量整治成效明显。组织对农贸市场重点行业经营户使用的电子计价秤进行专项整治,共查获具有作弊功能电子秤67台,证据确凿并处于作弊状态的24台件,立案查处24起,该项工作得到省局通报表扬。
5.扎实开展基层星级所创建。强化基础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城区浯溪所、长虹所两所成功创建“四星所”“三星所”。
(五)抓实日常监管,举措有力有效
1.牢守安全防线。一是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2024年度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6.66%,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持续实施校园食品专项整治,全市学校食堂包保督导率达100%,165所学校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了新台阶,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2000余人次,检查食品、保健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6000余家次,办理食品违法行政处罚案件146件。二是严守药品安全底线。围绕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主线,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87家,医疗机构232家,下发责令改正151份,立案91起。三是严守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对消防产品、燃气、成品油、水泥、食品相关产品、农资产品等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完成监督抽查89批次,出具检验报告89份。消防产品监督抽查2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2批次,立案1起。成品油、化肥、燃气、水泥、食品相关产品合格率100%。四是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锅炉清理、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打非治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起重机械、叉车监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27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5处全部完成整改,立案39起。
2.聚焦消费维权。积极做好消费维权宣传,组织开展以“激发消费活力”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12315平台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168件,办结1063件,办结率91.01%。
3.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邀请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举办了“知识产权大篷车巡讲”,率先开辟发明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助推我市企业申请专利上高速,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稳步增长,专利授权量23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3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率94.12%。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63件,目前增长率居全市第2,拥有数量永州市排名第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7件。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6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15件。新增商标注册622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7402件。促成专利技术转让与许可合同37份,涉及金额210万元,办结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1起,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案件19起。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经营主体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分析、预警监测等服务。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权利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援助服务,降低维权成本。
4.抓好重点领域整治监管。持续开展“市场监管年关守护”、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深入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共立案470件。开展春运票价检查,强化生活必需品、农资、殡葬、医疗、教育收费价格监管检查,受理处置价格举报投诉件235起,满意率99%以上。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粮食购销企业、重点用能单位、民用“三表”等计量专项检查,查处案件24起。开展金融市场商业广告等专项整治,查处广告监管案件12起。查处网络违法案件2起、无照无证经营案25起、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案1起、报废机动车拆解违法案1起。办理的“湖南同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灭火器案”被湖南省局评为全省典型案例。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基层法治基础不扎实、能力不适应,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尤其是基层监管所工作人员较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市场监管领域难以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二是普法宣传教育方式缺少创新性,多以法律条文的宣传为主,缺乏深入的法律精神和法律文化的传递,宣传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执法人员在法制知识学习方面不全面,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欠规范。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法治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国家市监总局《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一)》《市场监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快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事后督导服务机制。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执行国家总局、湖南省局已制发的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着力破解“类案不同罚”“小过重罚”等问题。
(二)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一是全面梳理行政检查事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遵循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检查标准、程序开展工作。二是科学制定涉企年度检查计划,推行“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等制度,严格控制对同一市场主体实施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三是落实执法检查,扫码留痕,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进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前扫描“湖南营商码”进行检查登记,并将行政执法检查的过程、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主动接受被检查对象和同级司法部门的评价和监督。
(三)持续做好普法宣传。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并组织予以实施。在普法内容上较以往更加注重实用性,重点抓好各类新法规、新政策的宣传和典型案例发布。在普法形式上更加注重多样性,除开展送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常规活动之外,还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开展新媒体宣传。
(四)持续加强法治培训。坚持按需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在线学习等方式,切实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的培训,持续提高全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